1、什么是阳光私募基金?
阳光私募基金是由专业的投资顾问(阳光私募公司)发起,借助信托平台发行,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证券交由证券公司托管,在银监会的监管下,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的高端理财产品。阳光私募基金向特定高净值客户募集,业绩一般优于公募基金。
2、阳光私募基金的优势有哪些?
(1)业绩优异:阳光私募基金长期投资业绩完胜大盘、公募基金及其他股票型理财产品。
(2)追求绝对回报:私募基金管理人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是一致的,私募基金固定管理费很少,主要依靠提取20%的业绩报酬生存发展,而超额业绩费是在净值每次创出新高后才可提取的。只有投资者赚到钱,私募才能赚到钱。所以私募基金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对下行风险的控制相对严格。
(3)操作灵活:仓位可在0%-100%间灵活调整,牛市可满仓获取全部收益,熊市可空仓规避系统风险,投资策略众多。
(4)精英管理:阳光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人,大多经历了中国股市20多年牛熊转换的实战考验,他们有的曾经是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有的曾在券商中担任自营部投资经理或资深行业研究员,有的曾被任命为管理关系民生的保险资金、社保组合及企业年金,而有的源于民间股神的华丽转身。
3、阳光私募基金的结构是什么?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阳光私募基金其实是信托产品,即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通过信托合同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阳光私募基金共有四方参与:阳光私募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和银行,其中阳光私募基金公司负责证券市场投资;信托公司是产品发行的法律主体,提供产品运作的平台,并承担部分监管职责;银行作为资金托管人,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证券公司作为证券托管方,保障证券的安全性。另外,除了通过信托平台发行,还有通过有限合伙企业、券商资管通道、公募基金一对一专户发行的阳光私募基金。
4、购买阳光私募基金涉及哪些费用?
(1)认购费:购买阳光私募基金通常需要缴纳1%的认购费,价外收取,即投资者购买100万元的阳光私募基金,需要向银行账户汇入101万元。
(2)固定管理费用:阳光私募基金每年需要缴纳1.5-2%的固定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包含信托管理费、银行托管费、律师费等一系列在私募基金日常运作中产生的费用。该费用通常按日计提,直接从信托总资产中扣除,投资者看到的基金净值已经扣除该费用。
(3)浮动管理费:私募基金管理人通常收取20%的浮动管理费(业绩报酬),该费用的提取方法是产品净值在创历史新高后,提取创新高部分的20%,作为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激励,这部分费用从信托资产中直接扣除。
(4)赎回费:绝大多数私募基金设有赎回封闭期和准赎回封闭期,其中赎回封闭期一般为1-6个月,期间不允许赎回;准赎回封闭期一般为6-12个月,期间允许赎回,但通常需缴纳3%的赎回费,即赎回费=赎回资金×3%。
5、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是什么?
目前,私募基金可以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债券、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金融衍生品以及中国证券监会规定可以投资的其他投资品种。在实际运作中,私募基金的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股票和债券。自2011年7月起,通过指定信托公司发行的阳光私募基金还可投资一定比例的股指期货。
6、阳光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对比?
除上述基本要素的对比外,阳光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还有以下区别:
(1)集中投资。私募基金规模小,可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一般单只股票的投资额度不超过基金总规模的20%,但公募基金规模大,不得不进行分散投资,一只公募基金可能同时持有50多只股票,分散到单只股票上的投资比例不到2%。
(2)私募信息披露少。私募基金可以隐蔽身份,但公募基金却不得不定期披露,结果容易暴露动向,大家都不愿抬轿。巴菲特不允许客户过问投资组合,不得干涉投资决策。私募基金的操作没有太多限制。
(3)私募的决策流程高效。私募基金管理层次极少,私募基金经理可以直接决策。但公募基金有投资委员会,有很多程序要走,然有时机会稍纵即逝。不错,集体思考决策,会避免个人决策失误的巨大风险,但损失的机会更大。 许多情况下,投资是明星个人的艺术表演,就像NBA和英超一样,明星的作用很大。因为市场变化很大,公司在变化,并不是每个领导成员都能从迷雾中看出未来。而私募基金更容易发挥明星的作用,公募基金更容易产生官僚体制,限制明星的发挥。因此,有许多公募基金经理明星转到私募基金。
(4)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而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收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绝大多数收益来源于20%的业绩报酬,只有投资者挣到钱,基金管理人才有钱可挣,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的正回报。然而,公募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管理费用。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大,每年只坐收管理费就可以活的非常滋润。在投资业绩方面,公募基金一般只追求相对收益,即超越大盘指数的收益,并不把获取绝对收益当做奋斗目标。
7、如何选择阳光私募基金?
禄交所认为,在选择阳光私募基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自身需求。理清投资目标、投资周期、期望收益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
(2)了解私募基金。掌握基金的业绩归因及投资风格;熟悉基金经理的过往投资经历,私募基金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及风险控制措施;了解公司基本面情况,如投研团队、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情况、管理规模等。
(3)构建投资组合。结合投资需求,结合市场情况,选择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构建投资组合。并在未来根据投资者投资需求的改变、市场波动及私募基金本身的变动,动态调整投资组合。